2016高考真题分项解析3:地球上的水

Part3 2016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:地球上的水

1.天津地理第10-11题

2.江苏地理第19、20题

3.新课标Ⅱ卷地理第9-11题

4.新课标Ⅲ卷第7-9题

5.上海地理第(十七)题

6.浙江卷第37题

天津地理第10-11题

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,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,总体呈下降趋势。据材料回答10-11题。
10.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

A.上游水电站增多

B.中游水土流失加剧

C.下游降水量减少

D.流域内用水量增多
11.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

A.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

B.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

C.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

D.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

点击展开“答案&解析”

【答案】10.D 11.B

【解析】

10.根据材料,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,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,总体呈下降趋势。说明随着时间推移,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。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,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。上游水电站增多,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,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。中游水土流失加剧,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,对水量影响小。从1951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,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,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。

11.黄河入海水量减少,带来的泥沙也减少,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,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,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,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,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,气候不会变干。

考点: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。

【名师点睛】该题组难度一般,第10题注意审题,“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”,抓住“最主要”,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。第11题,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。

江苏地理第19、20题

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。读图回答19 ~20 题。(双选)
2016js6
19. 图9中洋流甲

A. 自南向北流

B.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

C. 使沿岸增温增湿

D.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
20.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,冲刷作用强烈的是

A.① B.②

C.③ D.④

点击展开“答案&解析”

【答案】19.BC  20.BD

【解析】

19.从图中的纬度越向南越大,可以推出是南半球。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是南美洲东部。结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,可以判定洋流是从北向南流,即为暖流。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,对沿岸增温增湿。

20.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,②④位于河流的左岸,河流冲刷作用强烈。①③ 位于河流的右岸,冲刷作用小

考点:洋流,地转偏向力。

【名师点睛】解答世界洋流分布规律,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。中低纬海区,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,北半球顺时针流动,南半球相反。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,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。南极大陆外围,在南纬40°~60°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,形成横贯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印度洋的西风漂流,其性质为寒流。北印度洋,形成“夏顺(时针)冬逆(时针)”的季风洋流,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,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。

我们在记忆分布规律时,按照“8/0”书写方向去记,8表示北半球的洋流方向,中间是赤道逆流,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。

寒暖流的性质,一般来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洋流为寒流,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为暖流。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, 使沿岸增温增湿作用。寒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, 使沿岸降温减湿作用。

新课标Ⅱ卷地理第9-11题

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,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:枯水期,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;汛期,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。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,其中,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。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;2000年,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。据此完成9~11题。

2016qgb29.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

A.1-3月 B.3-6月

C.6-9月 D.9-12月
10.水库竣工后,水库下游河流

A.径流量增大 B.河道淤积

C.流速加快 D.河床展宽
11.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

A.切断潮流泥沙补给

B.加速汛期洪水下泄

C.提高潮流冲淤能力

D.拦截河流入海泥沙

点击展开“答案&解析”

【答案】9.D 10.B 11.A

【解析】

9.由材料可知,甲时河床最低,侵蚀为主,应该为当地汛期;乙时河床抬高,为枯水期,淤积为主。由甲到乙,应该是汛期结束进入枯水期的过程。该地位于我国浙江,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,汛期结束后开始进入枯水期,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,所以选D。

10.本题考查水库建成的影响。水库建成后,由于水库蓄水,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,河流的流速减慢,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,淤积加重,河床抬高。由于淤积加重,冲刷减弱,河床不易展宽。故选择B。

11.由上题分析可知,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,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,带来大量的泥沙,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。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,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,切断潮流泥沙补给,防止泥沙的沉积。河口位置的水闸,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,B错。水闸拦截潮流,会减弱冲淤作用,C错;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,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,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,D错。所以本题选择A项。

考点: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,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、水库建设的影响、河口水闸的作用。

【名师点睛】
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,具体考察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,修建水库的影响,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。试题难度、区分度都较大。

第一题,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、理解材料,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。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,乙时河床抬高,结合材料的叙述“枯水期,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;汛期,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”来判断出: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,冲刷为主;乙时河床抬高,逐渐进入枯水期,淤积为主;甲到乙,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,结合该地位于浙江,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,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.

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,导致下游水量减少,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。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,能学以致用,灵活迁移是解题关键。

第三题主要考察工程建设的作用,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,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,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,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,根据工程所在的“河口位置”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。

分页阅读: 1 2 下一页
本站由朱政卫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室运营,为广大师生提供地理课件、地理教案、地理学案、地理试卷、地理微课及高考地理备考策略等。
零点地理 » 2016高考真题分项解析3:地球上的水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