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灾害介绍
一、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概况
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,主要发生在山区,由于暴雨、地震等因素的触发,山坡上的土石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,就形成崩塌、滑坡或泥石流。
修路开挖山坡、盖房挖填土石等人类活动也可能引起或加剧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的发生。如果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,就成为对人类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。
在山区,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发生的位置有一定的差别,它们的名称也由于发生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山坡又陡又高、植被很少的地方,很容易形成崩塌;坡脚开阔又有一定坡度的山坡是容易发生滑坡的部位;发生在江河、水库岸边的崩塌或滑坡,可以称做塌岸。三面环山、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沟谷,由于周围山高坡陡,树木少,沟谷抖坡上的土石常常以崩塌或滑坡的形式落入沟谷中,若这些松散的土石被暴雨形成的水流冲走,就形成土石
和水混在一起的泥石流;泥石流冲出山口后堆积下来就是泥石流堆积物。有时在山坡上也会形成流动距离很远的坡面型泥石流,或者叫做抖坡浅沟碎屑流(泥流)。水库或海洋中水下的抖坡也会发生滑坡,只是我们很少亲眼看到而已。
二、崩塌
1.什么是崩塌
陡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从高处快速崩落、滚动或翻转下来,并堆积在坡脚或沟谷中的现象,就是崩塌,又称崩落、垮塌或塌方。发生在土体中的崩塌叫做土崩,发生在岩体中的崩塌叫做岩崩。有时崩塌规模巨大,甚至半座山都垮落下来,这时也叫山崩;如果发生在河、湖、水库岸边,也可以称为岸崩或塌岸。由于发生的地貌部位不同,崩塌体的规模有大有小,差别很大;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运动速度非常快。
2. 崩塌的主要类型
发生崩塌时,陡坡上的土石向下运动的方式不一样。有的从陡坡高处突然坠落下来,属于坠落式崩塌;有的像一面墙一样倒下来,这是倾倒式崩塌;有时像又高又陡的碎石堆突然坍塌一样,属于垮塌式崩塌。
三、滑坡
1.什么是滑坡
由于暴雨、地震等自然因素或开挖山坡坡脚等人为活动影响,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,整体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就是滑坡。滑坡有很多通俗的叫法,比如“地滑”、“走山”、“垮山”、“山剥皮”、“土溜”等。
典型的滑坡体上有很多特征,如滑坡前部有放射状的鼓张裂缝,滑坡中后部有大量的拉张裂缝,滑坡的最上边是圈椅状的滑坡壁;滑坡的滑动面有时是一条,有时则因为多级滑动而有好几条;滑坡的最前缘因为形状像舌头而被叫做滑坡舌,滑坡最前缘有时会出现原来没有的泉水,但水是比较浑浊的。滑坡上东倒西歪的树木就像是醉汉林。这些现象也是判断抖坡是否发生滑动的宏观标志,如抖坡上的树木或电线杆出现歪抖,就说明这个抖坡可能在发生滑动。
2.滑坡的主要类型
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,可分为土质滑坡(堆积层滑坡、黄土滑坡、人工填土滑坡)和岩质(岩层)滑坡。
土质滑坡是指发生在还没有固结的堆积土层、黄土、人工填土和风化层中的滑坡。在西北黄土地区,农田灌溉往往诱发规模较大的黄土滑坡。
三、泥石流
1.什么是泥石流
由于暴雨、冰雪融水或水塘溃决等丰富水量快速下泻,沿途带走山坡上或沟谷中的松散土石,并向下游快速流动,出沟口后因为地形开阔、动力减弱,泥石便堆积下来,这就是泥石流。通俗地讲,泥石流就是水、泥砂和石块一起流动。
泥石流的特点可以归纳为:爆发突然、能量巨大;历时短暂、碎不及防;高速流动、来势凶猛;破坏力强、损失严重。泥石流沿着陡峻、狭窄的山沟奔腾而下,山谷里可传出巨大的轰鸣声。泥石流流动过程中可携带巨大的石块,冲撞力非常大,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。
2.泥石流主要类型
坡面型泥石流一般发育在没有形成明显沟谷而且陡峻的山坡上;山坡上具有能够汇聚水流的凹形坡面,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土石。坡面型泥石流规模一般较小。
from: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